實施“三施教方案”,讓我校成為學員的人生金橋
——如皋市金橋職業學校電腦教師顧晶
據2009年一份調查報告顯示: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高于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,出現大中專生畢業后,重返職業學校繼續學習的情況。事實上,上述現象在我們班上就有好幾例。“如果花大錢讓孩子上大學,畢業了又找不到工作,那有什么意義呢?不如讓孩子學會一技之長,將來也能自食其力。”一位學生家長道出了自己的心聲。讓學員能“自食其力”,這是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教學的最終目的,也是檢驗我們教學成功與否的一把尺子。
金橋學校的多年職業教育工作中,圍繞讓學員畢業后能“自食其力”這一宗旨,針對職業培訓中遇到的學員年齡層次不一、文化基礎參差不齊,甚至有些學員來校的目的性都不明確等現象,我制定了“因材施教”、“因人施教”和“按需施教”的“三施教方案”。
“因材施教”是根據不同學員的認知水平、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,選擇適合每位學員特點的學習方法,有針對性的教學,發揮學員的長處,彌補學員的不足,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,樹立學員學習的信心,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。
“因人施教”是針對一些學習態度不明確,存在著被家長“逼著”送到學校來就讀的學員而制定的教學方案。進行由“感恩式教育”到“表揚式教育”再到“激勵式教育”的“三步曲”,使其思想上、認知上先得到進步,再挖掘其身上的優點進行肯定并表揚,最后,以稍好一些的學員為目標,對其進行激勵。力爭使其天天有進步,周周有跨越。現就讀于班上室內裝潢設計的繆志成學員,初來學校時玩性十足,成績也是排在同專業的倒數,憑自己的“小聰明”“、小神氣”經常違反校規校紀。一次在跟其談心過程中,我發現他不肯把自己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告訴給他的父母。起初我以為他是跟大多數學員一樣,是怕自己在學校的表現被父母知道后要被責怪,通過進一步開導談心后,我了解到:他父母是做生意的,年底將至,又要忙著出貨,又要忙著收帳,他不想讓自己的父母再為他自己的表現擔心。了解到這一點后,我肯定了他的孝心,通過他的孝心激發他的感恩、報恩,夸獎他“小聰明”的同時鞭策其把“小聰明”用在學習上。現在的繆志成跟初來班上時像換了個人似的,無論是在學習和遵守校規校紀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變。
“按需施教”是指一些社會上的成年人,他們有的到班上來只是為了學個打字,有的只是為了跟遠在國外的子女進行視頻會話,有的只是為了繪個CAD平面圖等等。像這些學習要求較單一、明確的學員,我會適當地調整教學計劃。在教好他應學的專業知識后,著重花三到五天的時間,對其“重點需要”的部分,進行強化、拓展式補課,讓他能學到所想學到的知識,并能快速、熟練地運用。
以上的“三施教方案”拙見,本人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將再進行改進和完善,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職業教育新形勢。并通過自己的教學研究,努力為所有金橋學員,也為自己的職業教育人生架起一座發光的金橋!